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如灭度者受身”
,这严重了。
完全得到灭尽定的人,他死后色身被火化了,你说他能不能再投胎?
能。
诸佛菩萨都是三界再来人,他们悲不入涅盘,智不住三有。
他们的再来如灭度者受身,需要色身再来人间,随时随地在梦幻观中。
“如无烟之火”
,这是最后的结论,无烟之火是有的,行雷闪电都是无烟的。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菩萨观一切众生,乃至观自己在世间,一切如梦如幻。
其中内容包括了幻观、空观、中观,得到空观以后才能得到真空生妙有,即空即有的观法。
现在《维摩诘经》的中心问题来了,从现在开始,是文殊师利菩萨与维摩居士对话,问到佛教中心的慈悲喜舍。
经文的原文说得最多的是慈,悲喜舍都没有多谈。
这里是一个大问题。
“如须陀洹身见”
,须陀洹是初果罗汉,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罗汉四果。
初果罗汉证到了以后,贪嗔痴慢疑就薄了、淡了。
但是贪嗔痴慢疑薄了淡了,就可以证果吗?
证果不是功夫,不是修养,是般若见地。
贪嗔痴慢疑等等是属于小乘的思惑。
你纵然贪嗔痴(慢疑还不算)薄了,还不见得证果。
我们看古人或今天,很多出家人的修养都到了这个境界,没有贪嗔痴了。
即使现在课堂上的诸位,贪嗔痴也很少了,但你只在这一个钟头里没有。
不要认为我这一句话是玩笑,你即使能在一分钟里保持没有,已经了不起了,这就是功德。
但是这不能算证果,你的见地不到,见惑没有去。
见惑是什么?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些观念是最难去除的。
虽然你心中没有动贪嗔痴之念,但见惑这些观念去不掉,就是止观的观不到,就不能证果。
所以须陀洹能证果,不论他修白骨观、不净观、念佛,他的贪嗔痴已经伏下去了(还没有断),破了身见。
所以劝诸位赶快修白骨观,身见真空了,可以证须陀洹果,这是正面。
《维摩诘经》用了反面,把正面消息告诉我们了,他说“如须陀洹身见”
。
证到须陀洹应该是绝对没有身见的,对不对?
所以他是反面告诉你要去掉身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坠落。自此一个人,一把枪,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却走出一段传奇。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